编者按:9月14日,《中国气象报》四版刊发党员先锋模范扶贫工作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作为十万大山里的一个偏远山村,上思县渠坤村许多屯都被列为生态核心保护区,人只能徒步进入。饮水贵、交通难……这里,是不折不扣的攻坚主战场。

2020年4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在即,上思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冲刺冲锋的紧要关头。然而,坐落在十万大山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屏乡渠坤村却遭遇了“意外”——自治区气象局派驻的三名扶贫工作队员因故退出了工作岗位。

“三日内定下人选,一周内开赴前线!”200公里外另一头,自治区气象局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经考量,局党组决定派樊盛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组建并带领新的工作队赶赴渠坤村开展工作。

见微知著,解饮水困局

渠坤村是大村,11个屯,213户建档立卡户,932名贫困人口……饮水问题是困扰村民的一大问题。
贫困户盘志安每天都用摩托车拉水,从不使用管道自来水。为何放着白花花的自来水不用,仍然选择到离家1.5公里的自来水抽水点取水?樊盛着实不解。

实地了解才得知,由于距离远、扬程大,抽水机的高负荷工作推升了运行成本,每吨水产生的电费高达3元。尽管通了自来水,但昂贵的水费使得大家都惜水如油,盘志安自然也苦在其中,只能利用自己每日外出的机会取水,节省开支。

定位问题后,樊盛果断拿出方案,紧急递交申请,启用县里配套的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就近选址打井,迅速解决了水源地遥远、供水成本高的问题。

打铁碰硬,祛沉疴痼疾

边缘户冯洪青的四个子女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上户口。而他的户口则挂在其城镇生活的胞弟户籍名下,子女成了名副其实的“隐形人”。

户籍问题导致冯洪青在精准识别阶段因“户籍人均收入”过高排除在贫困人口之外,又因为“非贫困户”属性与扶持政策擦肩而过,即便是针对边缘户的“产业奖补”、公益性岗位等,也因冯洪青本人不在本地生活而失之交臂。更严重的是,此前两个女儿曾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参加高考。

眼看中考就要到了,不能让缺考的遗憾再发生在小女儿身上。但是,上思县地处中越边境,为了防止外籍人士偷渡后浑水摸鱼加入中国国籍,当地不会轻易给身份不明人士进行户口登记。冯洪青旷日持久的户籍困境的根由也在此。

“低不低保这是后话,得先让孩子读上书。”为了寻找突破口,樊盛多次前往南屏乡派出所,与管理户籍警官对接,向他讲述冯洪青户陷入贫困泥沼的始末,并听取对方专业的户籍政策、制度讲解。

证明冯洪青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关键,樊盛与村两委干部、冯洪青过往邻居、村里的长辈,通过回忆和追述往事,形成文字笔录;同时,联系孩子就读的学校出具了情况说明,通过户籍系统,找到并确认了冯妻,提取相关信息后确定长辈双方户籍均为中国国籍。另外,通过人像比对等技术手段,确认了四个孩子与两位长辈具备容貌相似性。

最终,派出所同意先给四个孩子上“非亲属”户口,待后续DNA鉴定结果出来后更改亲属关系。经多方努力,四个孩子成功上了户口。20年无籍之困,在48小时内彻底解决。

系之以情,筑牢脱贫根基

一次,扶贫工作队走访贫困户李福深,但是临出发时接到重要会议的参会通知。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了,为了不失信于贫困户,工作队决定简单午餐后步行入山。

下午3时许,樊盛和队员才到达李福深家里。“入户时,我们都被面前的一幕感动到了。电话通知时我们并未提及入户吃饭,但他却准备了一桌农家菜,碗筷未动,等着我们。”

那次以后,樊盛和他的队员们读懂了群众的信任与期待。

村民黄永海腰痛卧床,樊盛主动提出用私家车带他到卫生院检查诊治,尽管对方以病无大碍为由拒绝就医,但樊盛仍然嘱咐其妻不论白天还是半夜,只要有需要、有状况,马上通知他接人。邓喜山的女儿就读会计专业,立志从事财会工作。扶贫工作队员周江龙恰好是“过来人”,除利用入户时间给予功课辅导外,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复习资料赠送给她。县派队员陈海龙,得知盘志安因拆旧导致鸡舍被毁,亲自开车到20公里外的华兰镇为其购买了石棉瓦、铁线,助其搭建新鸡舍……

两个月不到,驻村工作队员的微信好友人数激增不止3倍。村民、贫困户愿意、喜欢跟工作队交心谈话打交道,工作队则不负深情能帮就帮、为民分忧,争取让大家都脱贫。(文/陈伟斌 韩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