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烟雨漓江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密码。每年三四月份,天空就像被施了魔法,雨一直下,广西桂林人却说,“不下雨,漓江也不能称之为漓江”。诚然,没有雨,哪来的烟雨画船,雨落屋檐;没有雨,哪来的眉黛青山,雾绕江面。

春日,草木葱茏、水体丰盈,天气亦不冷不热,就等一场雨吧。你看天色已做了调整,悄悄地便来了一场蒙蒙细雨。烟雨登场了,她如妙笔,着墨、留白,远山与近水,山峰与翠竹,都被晕染成了极简的黑白两色,勾勒成一卷卷淡若烟尘的水墨,漓江一改素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态,世间万般绚烂归于平淡。船行江上,烟云氤氲,如临仙境,这就是漓江的高光时刻——“烟雨漓江”了。

“烟雨”,从字面上看,如烟似雾的细雨,极具诗意的词。“烟雨”其实就是一种雨雾天气现象。随着温暖的南风吹来,桂林于每年三四月份进入多雨多雾的季节,这个季节看到“烟雨漓江”是大概率事件。桂林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926毫米,雨量充沛,出现“烟雨”的情况比较多,一般是在春天,特别是4月份。当偏南暖湿气流遭遇潮湿的地表,低层因冷却而凝结成雾,这种雾就是平流雾。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因为气温相对较低,会形成相对更浓的平流雾。平流雾一旦形成,持续时间会较长。往往要等到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风向转变,抑或新的冷空气到来,雾才会消散。

烟雨,浸润了诗文,在唐诗宋词里传达,仿佛是自然生长在每一位国人骨子里的浪漫。诗篇里的人们随意走入河边酒肆。古旧的杯子,盛装的是箭羽,是沉船,是月光,是人生……在烟雨中看山水,在山水中看烟雨。

等一场烟雨,邂逅那一幕唯美深邃。岳麓山的烟雨,青瓦飞檐,清新委婉,浸润了千年诗书,写意风雅;周庄的烟雨,湿漉漉的深巷,长着青苔的古桥,走着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黄山和张家界的烟雨,奇松、怪石、云海,远山层叠的墨色,浓淡交织,勾勒出磅礴雄姿;还有参差错落的村镇,被薄雾笼罩着,分不清是炊烟还是雨雾。你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古寺钟声,沉重而久远。你看,“满川芳草迷烟雨”,那么深邃的凭吊怀古。

等一场烟雨,长叹那一句寂寞愁苦。烟雨缠绵,似郁结于心,无从排遣。辛弃疾以“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抒发壮志难酬之苦,然后是“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戴叔伦的“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那江南烟雨中凋落一地的杏花,抖落不去满身的落寞清冷。

等一场烟雨,感受那一份豁达超脱。比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苏轼将朦胧迷离的烟雨以“一蓑”为计量单位,这份昂扬向上、豁达超脱跃然纸上。还很喜欢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直抒其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且趁“春未老”, “诗酒趁年华”,这般意境便高人一筹了。还有,“蒙蒙吹湿汉衣冠”,是出征的豪迈;“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你瞧这样的陆游是何等自在潇洒。

等一场烟雨,走进那一刻宁静致远。只有黑和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淡漠了红尘中一切繁杂的色彩,那份虚静淡雅、神秘悠远却更令人回味。烟雨着墨,处处写意。她着墨于山水,留白处是天际浩渺;她着墨于村镇,留白处是厚地苍茫。留白,留出了想象的空间,留出了生长的空间。生活也是需要写意的,诗和远方不是奢侈品。苛且的生活,人生如旋转不停的陀螺。那一刻的烟雨之境,巍峨兮高山,飘渺兮云烟,让繁忙的生活写意起来,找到一份从容、闲适。

等一场烟雨,守候那一片执着情怀。烟雨时节,并非总是诗情画意。此时,冷暖空气已于华南上空交汇,看似平静的天空,其实早已激流暗涌。即将到来的雨季,已慢慢酝酿。4~6月间我国华南地区出现的多雨时期,也就是气象学上有名的华南前汛期。这一时期的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灾害重。雨多则成灾,无数惨痛的事例告诫我们,切不可在烟雨美景中迷失自我,“居安”之际千万莫忘“思危”。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幸哉!总有一些人,在雾里识云、雨中坚守,将天空看得清清楚楚;总有一些力量,执着坚定,护江河安澜,佑苍生平安。

天青色,瓷器颜色中较珍贵一种,传说古人要在烟雨天气烧制所得。于是,周杰伦便等待一场烟雨后的天青色。天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天青色。你还等吗?一场属于自己的烟雨,自己的天青色。(文/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