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专题 > 先进典型

王庆国:从想法到深耕 用实干出实绩

  • 来源:南宁局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3日

一颗初心,一路向前。从2004年毕业就进入气象部门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数据、图表,但就是这样一份有点枯燥的工作,却与人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所有预报员永恒不变的追求。为了让预报更精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气象局王庆国没少下功夫,这其中,有艰辛和付出,也有成功与喜悦。


王庆国在粤港澳大湾区站对2020年“5G+防灾减灾”应用征集大赛进行宣讲

勤修内功,与数据为伍

在长期的温度预报实践中,王庆国发现气温的变化跟云量、风速有关,日常预报中预报员们往往根据数值预报结果结合天气变化,对当日气温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这样的调整因人而异,很难量化具体的调整量,这让他有了用计算机算法来量化调整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查阅资料文献,复习《天气学原理》,推导公式,从基本的物理原理中找突破,这样的工作他坚持了十年。在实践推进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海量的数值预报产品数据。每日都有几十上百G的数据,而2006、2007年的南宁市气象局还没有磁盘阵列,存储起来确实不容易,他选用了一台稍好的服务器,尽可能地扩充存储空间。

实现想法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王庆国深知: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己,才能解决不断涌现的难题。考虑到海量数据如果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后期的再处理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于是,他开始钻研起数据库技术,全身心投入到繁杂的数据世界中,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海量数据到数据库的自动存储。格点数据到站点数据的插值转换、学习c#编程语言、SQL数据库查询语言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就像打怪升级一样,逐一解决。

科研没有任何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跋涉。将数据结合想法,实现自动气温预报,是项目中最难的一步。“我探索了很多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多元逐步回归,这些算法的学习让我重新把大学的线性代数再学习了一遍。”经过多次的探索和比较,他发现多元逐步回归算法对温度的预报效果好,而且计算量小,速度快。

精益求精,提高预报准确率

初步的客观气温预报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经过综合评估,自动气温预报的准确率与预报员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

“问题会出在哪里呢?”王庆国一遍遍琢磨。不管是茶余饭后还是休假休息,他脑袋里都装着“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这个问题,一有机会就动手调试程序,把数据按季节分类计算,按对称滑动日期计算,不停地测试不同的因子组合。经过几年的测试,终于找到了最优的因子组合,最稳定的分类算法,最优的方程参数。

2017年该项目在广西推广使用以来,标准站点预报准确率超过预报员,在各地重大天气过程及服务保障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预报员的一致好评,2018年广西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首次位列全国第一。

每一次预报都是一次检验。2018年底至2019年初,广西遭遇气温明显偏低、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冰冻天气过程。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1日,全区平均气温连续4天低于8℃,其中12月30-31日连续2天低于4℃,为近50年12月下旬少有的情况。在这次天气过程中,客观预报结果成功的反映了可能出现接近历史极值的低温,根据预报准确率的统计分析,全区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比主观预报准确率高3.5%。

“有时准备发预报时,看到平台运行出来的结果跟自己的结果相差较大,感觉难以置信。等到实况出来后,平台结果却是对的。”有预报员感慨,“那个时候不得不佩服并重新思考如何运用这个平台,来继续提高温度预报准确率。”

默默奉献,不负韶华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凭着这份踏实干劲及扎实成效,王庆国十几年的坚持得到了回报。2017年,该项目获得广西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奖二等奖; 2021年,他将客观气温站点预报扩展为格点预报,在全国智能预报技术方法交流大赛中,又斩获全国二等奖。

“客观气温预报方法基本达到了我最初的梦想,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满意的答卷。”王庆国表示,这一成果实现了客观气温预报高于预报员,让预报员在越来越多工作量的情况下有了自动化的预报工具,极大地提高了预报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在同事眼中,王庆国为人低调谦和、对待科研认真严谨,在他身上似乎总有燃烧不尽的热情,凭着一股子韧劲,对待工作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奋进。

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业务骨干,从气象台台长到气象局副局长,从事气象服务工作16年来,王庆国始终坚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钻研预报业务,脚踏实地提升业务水平。2020年,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统一组织开展援派工作的第十批援疆气象干部人才,王庆国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将满腔热情倾注于新的工作岗位上。(文/张芳琳 图/张薇)

(责任编辑:值班记者)

【字体: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