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广西2022聚焦质量提升年行动 > 经验交流

筑牢防线 护佑江河安澜——锚定七大江河流域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建设

  • 来源:中国气象局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8日

5月14日上午,珠海金湾,雨终于停了。

5月6日开始,降雨接连袭击珠江流域,5月9日开始的这一轮更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强。位于珠海西部的金湾区是全市雨量最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彼时,洪水已在上游酝酿,在气象等部门的密切联动下,金湾区水库及时开闸泄洪,将水位降至汛线以下。尽管22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但在气象部门滚动提供面雨量、降水等预报产品支撑下,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保障了珠江流域安澜。

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气象局党组陆续部署七大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强基固本、攻关突破,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围绕当地服务需求,各大流域加密观测站网,夯实业务根基,拓展服务领域,初步建立起覆盖我国七条水系“大动脉”的服务业务体系,将在这个汛期,为江河湖库的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等提供支撑。

立梁柱——上下一心,内外通力,汇聚防汛力量

“降水明显偏多,暴雨过程较多,洪涝汛情较重。”这是4月28日气象部门在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会议上对今年流域汛情趋势的概括。

通过流域气象中心牵头搭建的常态化会商机制,部门内外相关各方对今年海河防汛的严峻形势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加强了部署。

如此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为护佑海河安澜贡献了重要力量:部门内,打破行政区划,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预报服务联防信息网络,实现了小流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的跨层级、跨区域快速共享;部门间,实现了气象、水文预报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在水库汛期调度气象决策技术研究、洪水预报系统应急完善等科研领域联合攻关,成效初显。

对于流域防汛减灾而言,左右岸互相配合、上下游高效联动是关键。而撬动这个关键的,是顺畅、有力、稳定的联防联动机制。在中国气象局高位推动下,一场面向七大流域、自内而外的机制建设迅速铺开:

上与下,层级清晰。国家气象中心成立流域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强化国家级业务单位指导,各流域气象中心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初步建立国家级、流域气象中心和省级上下一体的流域面雨量预报服务业务流程。同时,各流域内气象部门打通会商、联防联动渠道,在科研成果共享、业务技术交流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如长江流域探索建立气象服务河湖长制,明确跨省份主要支流、江河湖库气象服务的责任单位;松辽流域完善流域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实现流域内“三省一区”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共用等。

内与外,联动有序。各流域气象中心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合作机制,在部门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和应急联动等方面涌现出不少亮点:如黄河流域推进流域气象融入黄河防指工作体系,将暴雨预警作为防汛应急响应启动标准之一;淮河流域加强与农业农村、水文、交通、海事、生态等部门信息共享;太湖流域建立环太湖互动区域联防机制,不断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等。

强根基——加强攻关,协同创新,磨砺科技力量

2月10日至16日,长江干线部分航道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此时恰为春运期间,来往船只数量多、频次高,低能见度对航线安全的“杀伤力”尤为突出。这些受气象不利影响严重的航段,在长江航道气象风险等级实况图上一目了然,为多地海事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落实港口渡船禁航制度提供支撑。

这张实况图的背后,是长江流域气象中心所在省份部门深度合作的成果。湖北省气象与海事两部门完善了长江航道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研发了基于多源数据的航道气象灾害风险数据交汇与更新模块,进而推动风险预警提质升级。

有力的流域气象服务保障总是离不开作为后盾支撑的科技和业务建设。在流域监测预报服务核心业务技术方面,气象部门正不断寻求突破:

在松辽流域,气象部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境外流域降水动态监测,研发了界河境外流域降水预报和面雨量预报技术。

在淮河流域,气象部门将全流域进行了精细化分区,开展了淮河及流域各省内多条重点中小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业务。

在太湖流域,气象部门对太湖流域1991年至2020年降水常年值进行整编、分析,建立太湖梅雨指标及历史序列。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支撑科技尖端技术发展的,还有日益精密的站网、运行高效的业务平台。

依照流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在各流域气象中心牵头下,多地持续加密站网布局,或新建或升级自动气象站,或引入激光雷达,或加强关键区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推进气象观测装备计量技术规范修订,初步建立起七大流域气象观测数据质控和处理业务。

在愈发精密的监测能力支撑下,各流域气象部门强化科技创新,依托智能网格预报,逐步提高精准预报水平,初步建立了中小河流面雨量精细化预报业务,研发出重点水库洪水风险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各流域中心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合作,并初步搭建了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流域气象预报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为流域预报服务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系统支撑。

优服务——对标需求,延伸触角,赋能“气象+”

助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七大江河流域气象部门努力的方向。

趋利又避害,各流域在气象赋能行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突破:在长江流域,气象部门精准把脉历次致洪降水,助力洪水资源化利用,在去年9月至10月能源吃紧期,助推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在松辽流域,气象部门优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研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风险区划技术,全力守护东北“粮仓”;在淮河流域,生态修复型增雨作业效益突出,安徽气象部门通过全时空、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在秋冬季、冬春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时段实现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削峰”……

在辽阔的华夏土地上,水是纽带,勾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抵御气象灾害威胁,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气象部门将全力以赴做好流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守江河安澜,护江山无恙。(王天巍、张妍、唐悦、邹兰军对本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曹钰佳)

【字体: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