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壮丽70年 · 八桂气象新

【中国气象报】护八桂平安 绘壮美画卷

  • 来源:区气象服务中心
  •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4日

编者按:12月4日,《中国气象报》三版刊发通讯报道《护八桂平安 绘壮美画卷》,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这里,时间是河,淌过刘三姐门前的河;这里,岁月成画,烟雨漓江写意成经典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广西,祖国南部一片神奇的土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让这方水土独具魅力。

70年,风云激荡;70年,山河壮美!广西气象人观云测天,追风识雨,在八桂天地间书写着一幕幕精彩与生动。

追风识雨,70年精彩纷呈

1949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百色等5个气象台站。

195410月成立广西省人民政府气象局,逐步扩大气象队伍、增建气象台站、开展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19583月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加快组建气象服务网,加强为农业服务。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天气雷达等探测业务发展较快,先后建成90个地面站、6个高空站和8711型天气雷达站,大气探测网初步形成。

20世纪8090年代,广西气象部门致力于防灾减灾天气预警系统、气象卫星综合业务应用系统(9210工程)广西分系统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实施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1995年初,广西防灾减灾天气预警系统在全国气象部门率先建成,改变了广西气象业务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1998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区气象事业的通知》;1999年,广西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建成使用。

进入21世纪,广西气象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2006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广西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2010年,自治区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共同推进广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共建广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2014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广西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广西气象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015年,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并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部区合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广西气象现代化建设。

2018年,广西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评估通过评审,提前两年完成阶段性目标,正在朝着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广西气象现代化迈进。

责任担当,写在风雨里

19946月,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大暴雨袭击广西,造成特大洪涝灾害,柳江、桂江、西江水位暴涨。气象预报准确及时,为有效指导抗洪提供了科学决策,广西气象部门荣获“全国抗洪先进集体”和自治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20098月至20104月,广西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大范围夏秋冬春连旱,气象部门做好干旱预报,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打赢抗旱救灾战。

2013516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出现特大暴雨和泥石流,龙虎乡24小时内出现了319.8毫米的历史罕见降雨。气象预报准、预警早,县、乡政府成功转移群众2万多人。

20147月,有记录以来进入广西的最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气象服务主动及时,有效减轻损失,自治区政府领导给予“预报精准、服务到位”的高度评价。

201812月,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期间,恰逢阴雨天气。在关键时刻,气象部门顶住压力,精准预报,成功捕捉了一个降雨间隙的“时间窗”,确保庆祝大会在露天场地顺利举行。

……

近年来,广西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呈多发频发之势,广西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气象局的部署要求,在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秉承“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严密监测、科学分析、及时预警、主动服务,筑起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广西建成了运行监控、预警发布、决策指挥一体化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覆盖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及区、市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一张图、应急指挥一张网、信息发布一键式”。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初步建成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在农村安装了气象预警大喇叭1.2万余套,覆盖全区90%以上的行政村;各行政村均设立气象信息员,人数共有2.7万人;建立了气象预警手机短信发布“绿色通道”,还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

数据显示,广西气象部门年均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超过5000期,发布各类气象预警超过6000次。近五年来成功应对50次暴雨、15个台风天气过程。全区气象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从五年前的1.22%下降到0.15%。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给予充分肯定,气象服务满意度逐年提高。

精益求精,刻在骨子里

2018年广西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自治区气象局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建成广西气象数据中心、气象监测预报中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

张开气象防灾减灾综合监测的“天网”,全区已建成10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成风廓线雷达及风云气象卫星接收站,27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至每个乡镇;建成公路交通、船舶、土壤水分等专业自动气象站和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自治区政府还投资建成全区农村雷电监测网,雷电预警业务覆盖全区。

自治区气象局引入8万亿次/秒以上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推广应用“两系统一平台”。预报服务产品空间分辨率精细化至5公里,时间分辨率提高到3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减少41.3公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3.2分钟;24小时台风路径准确率连续5年保持先进水平;24小时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排全国第一。

在人才方面,广西有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1人入选中国气象局首席农业气象服务专家,5人享受国家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津贴。“十二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数量比“十一五”翻了一番,软件著作权增长一倍多。围绕“解难题、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组建了两批共7个创新团队。

在改革方面,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地面观测业务无人值守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一个百叶箱、一个观测场、几间值班房,到如今的无人值守自动化观测、现代化业务平台,基层气象设施更加完善。变化翻天覆地,但广西气象人初心不改,将精益求精刻在骨子里。

通过部区、部门合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并不断壮大。

2018913日,在广西南宁,中国气象局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气象装备和服务展上,发布了面向东盟国家的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并向老挝交付了中国援建的气象演播系统。这个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盛会,填补了我国与东盟国家机制性气象区域合作的空白。

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政府以部区合作的形式推动广西气象现代化迈入快车道。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工程、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广西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监测防御系统工程,有效提升了广西气象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双重领导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市、县全部落实气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在部区合作的带动下,自治区气象局与南宁、防城港、钦州等市政府开展了局市合作,与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更加规范,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

主动融入,服务壮美广西建设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广西气象部门结合实际,通过使用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平台、开展农田小气候观测、拓展“互联网+”以及利用微信群等方式,让产品进一步精细化、定量化,让服务实现分众化和精准靶向,增强为农服务有效供给。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而甘蔗受气候变化与市场波动影响明显。为此,自治区气象局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了世界甘蔗主要生产国以及我国蔗区蔗糖产量预测服务,并联合广西糖业部门成立了甘蔗气象服务中心,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安全。

此外,广西气象部门针对粮食生产的需要开展总产量预报;开展“互联网+砂糖橘”“互联网+桑蚕”等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以及芒果、沙田柚、沃柑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建立44个现代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直通式气象服务惠及近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气象服务深入到各个特色农业示范区。

围绕“国家气候标志”、美丽乡村、宜居城市建设,广西气象部门成立自治区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积极参与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建立石漠化观测站点,开展生态脆弱区监测评估。编发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及植被生态改善状况报告,被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引用;出台《广西适应气候变化方案》,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省级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的省份;开展大气负氧离子观测网的建设,开展生态宜居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恭城县获评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金秀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不断强化。增加环境气象、旅游气象、穿衣指数等公众生活类气象信息服务,开发“晓天气”公众气象服务App,实现基于位置和按需推送服务;建立气象预警手机短信发布“绿色通道”,发送手机气象预警短信超亿次条;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开办大喇叭气象科普联播节目;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20多个自治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提供服务;交通、水电等专业气象服务科技内涵不断丰富。

气象部门聚焦精准脱贫的根本要求和稳定增收的长远目标,构建了“气象防灾减灾+扶贫”“产业气象服务+扶贫”“气候资源利用+扶贫”等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三融入”成为全国气象部门扶贫模式的典型示范;全区气象部门共派出153名优秀年轻干部蹲点扶贫,6人获得自治区和中国气象局扶贫先进个人表彰,5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后盾单位。

践行使命,擘画新时代蓝图

翻开广西气象文明创建史,又是一页页浓墨重彩的篇章。自治区率先建成文明系统,目前有全国文明单位11个,77个单位获评自治区和谐单位。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会风、文风、学风、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压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五一劳动奖”“广西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广西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广西工人先锋号”“自治区和谐单位”……一项又一项沉甸甸的荣誉,充实了广西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

“天上红云配白云,地下狮子配麒麟,八桂田园铺壮锦,山歌声里气象新。”一代代气象人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八桂的绿水青山。

一直以来,广西气象部门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明确了“五个发展”的思路:以需求牵引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以科技人才支撑发展、以开放合作促进发展、以和谐稳定保障发展。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做到“六讲六表率”:讲政治,做不忘初心的表率;讲学习,做学思践悟的表率;讲团结,做精诚合作的表率;讲大局,做顾全大局的表率;讲责任,做真抓实干的表率;讲廉洁,做克己奉公的表率。

在新的征程中,广西气象部门将继续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全力做好重大活动保障、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专业气象等各项服务工作;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助力“美丽广西”建设;健全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坚持规划引领,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推进改革开放合作,增强事业发展动力;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强化政治统领,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70载风云传奇,一个新的起点,起承转合,又一页新画卷。绣球伴着山歌飞,壮锦随着铜鼓舞。在广西这方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土地,如歌的岁月被书写成一段流光溢彩的风云传奇。时光已流淌,梦想仍徜徉。看,北部湾风生水起;听,西江春潮涌动。在奋力建设壮美广西的征程上,气象人定会书写新的篇章!(文/曾涛 韩嘉乐)

(责任编辑:韩嘉乐)

【字体: 【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