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八桂气象新】——北海篇
北海市气象局新办公楼
一、完成北海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业务水平能力
2016年5月31日,北海市科技局立项,市财政资助的《北海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北海市级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集数据管理、预报制作、公共气象、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系统涵盖了综合观测资料监控、预报预警应急、决策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等市级气象部门日常业务功能,兼顾“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市级预报业务平台和预报业务平面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要求。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二、部门共建共享,提升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
一是与海洋部门共建海洋浮标站,实现北部湾近岸气象监。2016年10月底实现三个波浪标的气象观测要素与海温的资料传输到我局业务平台,开始投入气象业务试应用。自治区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形成对两个水质标改造修复,实现资料共享使用。增加了北部湾近海监测网格密度与重点区域实现天气监控,填补近海监测空白,增强北部湾海洋气象监测能力。二是推进码头港口实景监控视频共享,拓宽实时天气监测方式。组织召开码头港口监控视频共享使用协调会,涠管委、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电建码头、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岛近岸与西角码头建设的共66个实景监控视频,实现接入我局的业务平台,增加码头港口等重点区域气象观测手段,大力提升北部湾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能力。三是联合重点部门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三方”、“五方”联动长效机制,有效解决涠洲岛游案滞留问题。2016年以来,涠洲岛经历了“银河”、“妮妲”、“电母”、“莎莉嘉”四个强台风和涠洲岛岛民“万圣节”重大活动期间等,“三方”、“五方”加强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根据台风走向、偏北大风影响情况研究停航计划和停航前运送游客离岛工作,先后七次在台风到来前有序完成游客运送“大挪移”,累计共安全运送将近5万多人次的游客离岛,未发生由于天气原因造成大规模游案滞留等现象。
三、加强部门合作,提高内涝防治能力
2016年6月,北海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将全市14个易涝点实景监控终端接入市气象局,以便实时监测暴雨来临时易涝点的降雨情况,及时做好城市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届时将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城市内涝调查评估、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工作,形成城市内涝防御合力。双方的合作将全面提高城市内涝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城市内涝影响,促进北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鼓励与推动基层科研项目创新研究
一是市装备中心自主研发“多功能自动气象站检测仪”,在本市基层台站及其桂林、钦州、防城港试用,能实现快速检测、判断与排除自动气象站故障,有良好推广前景。该设备已申报多项知识产权专利、区局科研项目、区科技厅科研项目和北海市工作创新项目,并争取区局推广项目;二是修改完善“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与维修指导手册”,申请广西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五、加快完成北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及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发布系统建设
一是继续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利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二是2017年完成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发布系统建设,7月20日我局新版《天气预报》正式开播,节目结合北海本地特色增加了滨海旅游气象信息,拓宽气象服务信息的覆盖面。
(责任编辑:fw_t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