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气象工作巡礼 > 砥砺奋进的五年

砥砺奋进 八桂气象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气象工作巡礼

  孜孜观风雨,气象保安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广西气象事业砥砺前行,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显著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更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牢牢筑起了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在八桂大地上谱写了风云新篇章。

  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17年7月,永福县罗锦镇13小时降雨量达610毫米!这一创记录的强降雨导致当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气象部门及时预警,紧急转移群众2000多人,避免了群死群伤,出现了“零伤亡”的奇迹。

  2014年7月,建国有记录以来进入广西内陆的最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气象服务主动及时,全区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自治区领导给出了“预报精准、服务到位”的高度评价。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广西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之势。全区气象部门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当好“消息树”,打响“发令枪”。五年来,全区气象部门成功防御50次暴雨天气过程,“威马逊”、“海燕”等15个台风的袭击。全区气象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从“十一五”的年均107人下降到“十二五”的61人,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从2.30%下降到0.51%。有力保障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等重大活动。

  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出台的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规定,重大气象信息直报党政“一把手”;建立厅际联络员制度,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乡镇全覆盖、气象信息员行政村全覆盖。

  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年均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超过5000期,发布各类气象预警超过6000次。

  建立了气象预警手机短信发布“绿色通道”,发送手机气象预警短信超亿次条。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建成1.2万套大喇叭,有效解决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开展“互联网+甘蔗”、“互联网+沙糖桔”等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建立26个现代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开展气象扶贫示范县建设,全区54个贫困县实现气象信息全覆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年均增加降水约60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

  开展粮食安全、甘蔗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新型农业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展香蕉寒害指数等保险试点,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强化气候变化科学技术研究和影响评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编制广西气候变化监测报告,编发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及植被生态改善状况报告,出台广西适应气候变化方案,开展气候变化对西江流域的影响评估、石漠化防治等方面研究,开展大气负氧离子观测网的建设。

2014年5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自治区气象局就汛期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情况进行调研。

 

  气象服务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88.87分。2011年以来自治区领导38次到气象部门检查指导,在各类气象服务材料上作出了106次批示。2014年5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自治区气象局调研指导,指出,“气象工作在地方,服务在地方,受益的是地方”,要为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部区共推广西气象现代化

2015年3月3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气象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作联席会议

 

  部区合作,推动广西气象现代化迈入快车道。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气象局共同推进广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工程、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广西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监测防御系统工程,重点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广西气象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2016年9月11日.广西南宁南湖名都饭店.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开幕会议全景

 

  2016年9月,由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气象局承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填补了我国与东盟国家机制性气象区域合作的空白。与会各国代表通过了《南宁倡议》,以广西为基地,推进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气象计量、预警平台、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灾害防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的3部政府规章,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旱情报告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规定》,自治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广西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发布了1项气象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和10项地方标准。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更加规范,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

  广西气象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明显提升

  “2018年广西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局党组围绕这一目标任务,以“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开放合作年”等“三个建设年”为抓手,不断提升广西气象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自治区气象局以 “建成、建好、发挥效益、不出问题”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建成了广西气象数据中心、气象监测预报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雷电监测网等一批重点项目。

广西气象监测预报中心

 

广西气象数据中心

 

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网基本形成,全区已建成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10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成2部数字化雷达和2部风廓线雷达。自动气象站覆盖至每个乡镇。建立了由2500多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气象灾害自动观测网,建成一批公路交通、船舶、土壤水分等专业自动气象站,建成全区首个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区—市和市—县广域网线路宽带分别提高了25倍和5倍,在全区开通高清电视会商系统。

  引入8万亿次/秒以上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气象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精细化格点预报,在全区气象部门推广应用天气预报服务集约化系统、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系统、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等“两系统一平台”。“十二五”期,全区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2%,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减少12公里。24小时高温、低温预报准确率较“十一五”分别提高了3.8%和5.2%,

  “十二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共18项,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取得软件著作权11项,比“十一五”增长一倍多。工程师以上的人员占61.9%,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人员占16.1%,正研级高工13人,大学本科以上人员占79%,全国首席预报员2人、全国首席气象服务专家1人。围绕“解难题、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组建了两批共7个创新团队。坚持好干部的标准,倡导“出成绩出干部,和谐稳定出干部”的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百叶箱,一个观测场、几间值班房,就曾经是一个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部家当。如今,这种情况已大为改观。局党组近年来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区气象部门基层气象台站面貌进一步改善。“十二五” 期间中央和各级财政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综合改善,改造业务办公用房近4万平方米,基层气象设施更加完善,基层管理得到加强,基层人才脱颖而出,台站整体面貌、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气象文化 花满八桂

  翻开广西气象文明创建史,那是一页页浓墨重彩的篇章。2001年,广西各级气象部门全部建设文明单位,在全区率先建成文明系统,目前有7个全国文明单位。推进和谐部门建设,77个单位获评自治区和谐单位,“人心思稳、人心向上”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会风、文风、学风、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敢担当、干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正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传承和弘扬。

  站在新的起点,广西气象人将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一张蓝图画到底,狠抓落实,重点加强气象监测预报核心技术、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信息化、基层基础等7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力争到2018年建成满足需求、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基本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继续保驾护航。(文/曾涛 黄姿娜 图/韦坚)

  

(责任编辑:袁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