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从科学规律讲,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永远准确,天气预报也同样如此。天气预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而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人类对大气运动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但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虽然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采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 

  虽然天气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我们在百分之百地努力,努力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针对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地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站网,改进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加强预报技术研究,提升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完善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通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相信未来我们的预报水平还会进一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