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北部湾智慧海洋党建联盟2024年度交流暨轮值主席交接活动在自治区气象局举行。来自广西区直、中直单位、科研机构及企业等26个联盟成员单位走进气象部门,了解海洋气象服务的前沿成果,回顾联盟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效,共商推动北部湾智慧海洋建设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26个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合影

北部湾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是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拥有得天独厚的蓝色潜力,也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自2022年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北部湾智慧海洋党建联盟以来,广西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联盟横向联动优势、协同创新,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面向海洋强区建设,加快形成气象赋能的新质生产力。

围绕观测这一基础性工作, 广西气象部门统筹各方资源优化北部湾海洋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成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沿海岸基19个气象自动站、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海基12个海岛自动站、5套石油平台站、2个船舶站等观测设施,并启动北部湾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试验。

依托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广西气象部门着力攻关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织密护佑北部湾的“天网”: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海区风云4号卫星产品强对流识别技术,加强广西对流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业务应用,精准“把脉”海上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特点;业务化运行广西区域气候模式,实现2023年登陆和影响广西台风客观预测评分近5年最高;建立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长短记忆深度学习的北部湾海雾预报模型,研发未来72小时逐3小时、空间分辨率3公里的海雾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广西遗传—神经网络台风客观预报系统和广西台风实时监测预报评估系统有力支撑全区台风预报业务,2023年全区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61.8公里,为近十年最佳。

随着广西向海经济大发展,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需求也与日俱增。广西气象部门强化开放发展,积极构建海洋气象服务新业态,服务领域向海上搜救、港口航运、码头作业和滨海旅游、海洋渔业等拓展,全力保障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建设,并联合北部湾大学开设气象专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2023年1月,广西钦州港海上大型油轮原油安全无污染过驳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我国沿海港口海上原油过驳量第一大港。在钦州,气象部门十几年如一日,护航海上原油过驳安全。为海事部门提供港航专业服务,水上交通管制次数和时长大幅下降,近年来未因大风、大雾造成事故,有效降低航行成本;为钦州港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企业提供雷电预警专业服务,保障企业2022年以来雷电灾害事故零发生。

在北海,精细化的海上航线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2016年以来未发生大量游客滞留现象;2023年,北海至涠洲岛海上客运航线全年延长通航时间118小时,航线天气预报延长通航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估算达4800余万元;涠洲终端单点输油作业全年延长作业时间126.5小时;北海港码头全年延长作业时间264小时,为北海港营业收入增加2400余万元。

在防城港,气象助力港口提升可作业时间300小时,船舶年平均待泊时间由2.34天降低至1.77天,船舶进出港年滞期费减少超过3亿元;创新气象+金融业务,首创金鲳鱼气象指数保险,2023年销售金鲳鱼气象指数保险额720万元,养殖户获赔520万元,收益率达140%。气象指数保险业务还拓展至大蚝、中药材等领域。

风生水起北部湾。下一步,广西气象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以海洋气象服务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力量。(文/黄姿娜 施佩宏 覃俊元 黄干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