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3日,《中国气象报》刊发广西气象部门精细化服务甘蔗砍收入榨通讯,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公司效益看甘蔗,甘蔗收成看天气!”广西壮族自治区博东食品有限公司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赵军看着手机上刚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乐呵呵地说。2月14至16日,广西遭遇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和降温幅度最大的寒潮天气过程。该公司下辖几个甘蔗园区及时根据气象服务信息,提前抢收了一批甘蔗入榨。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河池市规模较大的涉农食品公司,其主营的食糖生产销售、甘蔗种植等业务也受到冲击。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人手紧张,更要根据“天时”行事。“有了气象信息,干起活才更有底气。”赵军告诉记者,进入2019/2020榨季生产关键期,得益于直通式气象服务,公司种植的6.36万亩甘蔗,目前已砍收近七成。

“赵军们”的底气正是气象服务的动力。

作为我国糖料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广西当前正值甘蔗砍收入榨的主要时期,也是春植蔗的气候适宜种植期。气象部门紧盯农时、监测天气,积极开展精细化直通式服务,为广西农业农村厅、糖业发展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及广大糖企、蔗农及时提供最新天气情况,找准甘蔗砍收入榨特别是机械化砍收的最佳时机。

砍收是甘蔗种植生产过程最艰辛的劳作,人工费占所有成本的一半。2019/2020榨季刚开始,砍蔗人工费就不断上涨,且“一工难求”。

加快推进甘蔗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广西大力推动甘蔗产业降本增效、助农脱贫致富的重大决策部署,而甘蔗砍收机械化作业与天气紧密相关。2019年底,广西糖业发展办公室向气象部门提出机械化作业气象服务需求。

依托甘蔗气象服务中心,广西气象部门自主研发了甘蔗机械化收割的天气指数模型。该模型接入覆盖甘蔗主产区的甘蔗智慧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可依据当前土壤湿度、未来10天的雨天数量及雨量情况等资料,自动生成广西甘蔗机械收割天气指数分布图,自治区各地未来10天机械化收割作业的适宜性一目了然。

目前,该模型产品已在各类决策服务材料中应用。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等糖企据此制定科学砍收入榨及春植蔗种植计划。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7日,本榨季自治区制糖企业已压榨糖料蔗3400多万吨,同比增加约580万吨;其中各企业累计入榨量占计划入榨量的四至八成,自治区全区为七成。截至2月14日,全区已种糖料蔗413.78千公顷(其中新植蔗45千公顷)。

负责甘蔗机械化研发与推广应用的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长王维赞感慨:“这样的气象服务十分及时,气象信息和数据对机械化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止于此。当前,广西气象部门研发了甘蔗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干旱和低温等灾害定量化监测预警评估、甘蔗主产国长势监测和种植区域遥感识别与面积估算、蔗糖产量预测等支撑技术,创建的水肥一体化甘蔗智能精准气象服务模式,使远程管理蔗田变为可能,只需坐在家里轻点手机,就能给上万亩甘蔗田补水施肥。该模式在广西、云南等贫困地区推广应用,每年可为每位贫困户增收1至3万元。

据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匡昭敏介绍,下一步,甘蔗气象服务中心还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甘蔗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和手机App,深耕甘蔗专业气象服务核心技术,与糖企等合作开展甘蔗气象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甘蔗全产业链气象保障服务“提档升级”。(文/黄姿娜 莫惠晴 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