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气象局有这样一只海燕,她坚定信念,无惧挑战,凭借对气象事业的执着专注,轻巧矫健地跨越无数在工作中面临的“风暴”,她就是北海市气象探测中心主任尹海燕。
尹海燕一毕业就来到地面观测岗位,一干就是22年。她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一路风雨,一路成长。回首来时路,繁花盛开,她凭借测报工作250班无错情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5次获“广西优秀气象测报员”、3次获“广西地面气象业务高质量测报员”、“酸雨测报质量优秀测报员”等诸多荣誉。她不仅是党的好干部,气象好同志,还是巾帼好榜样,2024年她荣获北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在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绽放出非凡的风采。
气候环境的守护者
广西北海,海鸥高高地飞过美丽的海岸线,这里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全球候鸟的重要迁徙路上,每年数百万只候鸟从这里南下北上。从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向后看去正好对着美丽的湿地公园,尹海燕说:“这里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楼下新种的一棵桂树已经有小鸟看上搭了巢,不过这里人来人往,可能不久他们就会搬家”。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成立的一个战略意义正是为了保护这些可爱候鸟的家园,推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作为北部湾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员,她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所以无论是L波段雷达巡检还是各种软件设备的调试升级工作,她每一个环节都严阵以待,做好每一项工作,纪录着数据变化,为今后北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影响定量评估,红树林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贡献气象力量。她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红树林,默默地等待这些候鸟再次归来。
天空的筑巢者
2021年,北海机场面临搬迁,为获取新址当地气候评价数据,需要在野外建立一个临时气象观测站,并开展一年的对比观测,而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落在尹海燕身上。“临时气象站在一片农田里,四周都是甘蔗、木薯,距离最近的集市需要半个小时,晚上还要防蛇。”为按时完成观测任务,尹海燕克服建站初期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到野外临时气象站的建设中,扛设备、立风杆、装设备、再调试……繁杂的大事小事,她事必躬亲。气象站建好后,尹海燕又身先士卒加入值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顺利获取新机场气候评价数据,为新机场建设筑起安全的气象之巢。
风雨中的气象哨兵
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袭击北海,在恶劣的台风天气下,尹海燕带领值守人员施放探空气球。大雨磅礴,狂风席卷,硕大的白色气球离开制氢室后瞬间被狂风咬得扭曲变形,几名施放人员齐上阵,一个全力拽住气球,一个手持设备紧跟其后,另一个在后面双手小心托护探空气球。“放!”获得指令后,施放人员立即松手,目送气球飞进天空。“成功了!”看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气压、温度、湿度、风等数据,尹海燕松了一口气,同时另一种澎湃的心绪升起,北海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首次开展北斗探空平漂双模气球观测获得成功。来不及换下被雨淋湿的衣衫,她又继续投入到复盘工作中,带领北海气象探测中心逆风前行。当问到恶劣台风天气,她说道“无论什么天气,都要保证我们的气球准时升空,这是我们的职责!”。
破浪前行的科研家
科研课题上,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她以工作设科研课题,解决业务工作中关键重要难题。白天认真在设备仪器前开展工作,到了晚上,她就伏案学习,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条一条梳理出来,再一一整理汇总。她从实际工作出发,完成《大气颗粒物(PM2.5、PM10)监测仪维护维修手册》的编写,并且根据业务运行中的故障事例完成多篇论文,参与的《便携式风杆专用起落器研发与应用》获得广西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二等奖。
无论晴天、雨天,无论顺境、逆境,都可以看见她认真尽责的对待每一样工作,她以赤诚的心坚守岗位,用勤劳智慧书写自己的故事,正是日复一日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汇聚成为强大的力量,支撑她在气象探测的高空昂扬飞翔,跨越无数“风暴”。(文/沈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