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柑”之如饴。2月5日的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郊外,暖风金阳、满园橘香,眼下正值沃柑采摘时节。走进武鸣区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农场——武鸣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箱箱印有“气候好产品”标识的沃柑搬运装车,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中国沃柑看武鸣”,优质的武鸣沃柑知名度正不断提升,这背后也凝聚了当地气象部门,不断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助力武鸣沃柑提品质、创品牌的一份力量。


武鸣区气象局局长陈瑜琨在示范区查看沃柑生长情况

好气候孕育好产品

武鸣区位于南宁市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大明山为标志的北回归线从武鸣区穿境而过,这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日照时数166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是广西最大的富硒宝地。光、热、水、土资源配置优势突出,使得武鸣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2020年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达46万亩,产量70万吨。

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照、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要素尤为关键。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综合评价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最终评定农产品气候品质的优劣等级。它就像农产品的“身份证”,品质好不好,消费者一眼就能看明白。

据武鸣区气象局局长陈瑜琨介绍,从2018年起,南宁市气象部门就着手开展武鸣沃柑气候品质认证相关工作,通过对沃柑种植各阶段的跟踪观测,采集生长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制定了《南宁市武鸣区沃柑气候好产品评定技术标准》,并于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

根据该标准,经过严格的计算、评定,今年1月5日,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公司出产的沃柑获得了“特优”气候品质证书,这也是南宁市气象部门首次颁发“气候好产品”评定证书。

虽是一张小小的证书,却给评价果品是否优质增加了一项新的指标,“对种植户来说,有了气候品质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多了一个判断依据。”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增桂认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对武鸣沃柑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气象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种植靠经验,打农药、施肥都得看老天‘脸色’,有时候打完就下雨了,不仅没效果还浪费钱。”说起气象服务罗增桂深有感触,示范区沃柑种植面积达3000亩,喷洒一次农药约需8万元,“如今有了气象局的精准预报,帮助我们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

不过,气象部门为沃柑产业提供的服务保障,远不止单一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其中,2019年以来,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三级气象部门联动,与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农场,建立了农业气象观测站,并设立滴灌气象服务试验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区,为开展农业智慧直通式气象服务、制定沃柑生产气象指标等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原始数据,并将园区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等信息服务直通基地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辐射周边农户。

“武鸣沃柑在各生长期内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高温、大风、洪涝等。”陈瑜琨深知,如何利用天时,提高沃柑产量、质量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围绕“趋利避害、提质增效、减灾增收”的气象服务需求,从沃柑的生长、开花、结果直至上市,气象部门提供全程化气象服务,并积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智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气象服务,为农户守好自然灾害防治“第一道防线”。


在种植示范区内的人工增雨作业点于2020年11月建成

气象科普融入农业观光

在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内,一部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的火箭发射架格外引人注目,不远处的空旷地,还立着“起凤橘洲人工增雨作业点”几个大字。

陈瑜琨表示,气象部门一直在探索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内涵,2020年与示范区签订了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建设了起凤橘洲人工增雨作业点,这也是气象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具体举措之一。 

“去年11月以来,南宁市降雨异常偏少,偏少程度打破了1960年以来的历史记录。”在一份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截止2月5日,武鸣区为重旱。秋冬连旱增加了灌溉成本,农户们在等雨解困,气象部门也在等待天气时机。“9日前后会有一次降雨过程,我们将随时待命,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缓解旱情。”

除了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计划与示范区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气象科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今后这里就是一个气象科普点。”陈瑜琨指着陈列火箭发射架的位置介绍到,周末不少人会选择到郊外观光采摘,将气象科普等气象因素有效融入农业观光体系,可以借力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人群,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综合能力。(文图/张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