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北部,是柳州第一高峰、广西第三高峰。受其影响,柳州北部三县交界和融水县西南部成为广西暴雨中心之一,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多发频发。

近年来,元宝山地形对暴雨形成的影响,一直是气象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进一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借助科技力量发挥好前哨作用?2020年,柳州市气象局结合研究型业务建设积极探索。

统筹推进有思路 制度保障跟得上

受元宝山影响而出现的暴雨中心,是柳江流域尤其是柳州城区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今年3月,市气象局局长李家文提出,要以研究元宝山大地形对桂北暴雨过程机理为抓手,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提高元宝山暴雨监测预报准确率。

对标中国气象局部署和自治区气象局关于推进研究型业务要求,市气象局基于元宝山大地形对桂北暴雨过程机理及其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在全区地市级率先制定并印发研究型业务建设试点方案。方案明确,要由点及面构建研究型业务体系——打造全区首个大范围山脉断面立体观测系统,构建元宝山山脉断面精密监测业务;发展预报关键技术,构建桂北暴雨的精准预报预警业务;创建城市轻轨运行智慧气象服务品牌,构建防御桂北暴雨灾害的精细服务业务。

思想高度重视,保障措施有力。《专业技术报告评价管理办法》《柳州市气象科技工作者奖励性工资二次分配办法》等保障机制的出台,进一步鼓励全员参与,加快知识共享。市气象局还科学完善奖励性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带头示范强队伍 建立研究新格局

创新驱动关键在人才驱动。市气象局探索建立左右贯通、上下联通、内外打通的研究型业务新格局。今年以来,市气象局成立以气象台联合科技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攻关团队,由观测站、雷达站和各县(区)业务骨干组成的综合观测试验团队,突破各业务科室的职能限制,做到左右贯通;通过成立专家咨询指导组,邀请区级专家带动和共享科研资源,指引创新业务发展方向,达到上下联通;吸引相关领域有创新实践经验的行业气象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融入项目建设,实现内外打通

目前,市气象局已初步建立市级研究型业务体系,构建了元宝山山脉断面精密监测业务,并带动科研项目立项、科技成果登记、核心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今年,团队牵头实施组织申报项目17项,获得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3项,市局科研项目立项8项,较往年增长近一倍。其中,两项厅局级项目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成果登记,获软件著作权、专利、科普作品科技成果各1项。

强化监测促研究 科研成果重应用

根据历史记载,柳州有气象记录以来的4次大洪水主要来源于元宝山暴雨中心。桂北暴雨强度及落区的精细、定量、定点预报,始终是块硬骨头

以前,气象观测站一般建在元宝山脚下,山上的数据非常有限。市气象局业务科科员张辛介绍,伴随研究型业务的有序推进,气象部门在不同高度新增22个观测站,最高建于2080米,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完整性。目前,山脉断面精密监测业务已初步建成,并获得自治区气象局山洪项目和融水县地方政府设备建设经费支持。

市气象局在汛期预报预警业务中不断检验项目阶段性成果。今年529日至610日,柳州市连续遭遇5次大范围降雨,最大雨情出现在元宝山南面。气象部门基于初步成果,强化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作出暴雨将导致都柳江、融江、贝江、浪溪河、四甲河出现超警洪水的预报,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前防汛调度指挥、及时转移群众等提供决策支撑。

此外,市气象局将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赛前训练作为平台,开展人才培训方法类研究与成果应用,切实提升基层气象台站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今年,市气象局代表在自治区竞赛选拔中获得团体二等奖、装备技术保障项目团体第一名的成绩。(文/韩嘉乐 周柳丽)